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 山东工人报 > 城市 > 济宁 >

独臂劳模王德林荒山造林十九年“感天动地”,邹城职工志愿者助力

编辑:admin 时间:2019-07-07
导读: 草长莺飞三月天,植树添绿好时节。3月13日一大早,在孟子故里香城镇洪山,近百名身穿红色马甲的职工志愿者,三人成组,五人成团,挥锨培土,提桶浇水,各个环节衔接有序、配合默契,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种树是有技巧的,三埋、两踩、一提苗。这
     草长莺飞三月天,植树添绿好时节。3月13日一大早,在孟子故里香城镇洪山,近百名身穿红色马甲的职工志愿者,三人成组,五人成团,挥锨培土,提桶浇水,各个环节衔接有序、配合默契,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种树是有技巧的,三埋、两踩、一提苗。”“这树根要朝那个方向,树叶要向着阳光……”一位身着黑夹克、脚蹬运动鞋的独臂中年男子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正是这片山谷的主人——全国劳模王德红。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劳模代表和职工志愿者们挥锹铲土、踩土定植、提水浇树,忙得不亦乐乎。每年植树节,邹城市总工会都在这里组织劳模代表、职工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同撑起一片希望的绿荫。
 
     植树活动现场,春光明媚,“劳模林”的牌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2017年3月,邹城市总工会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村植千树”绿化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市开展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劳模在行动”植树造林活动,在王德红承包的这片荒山上创建了“劳模林”。
 
十九年前,洪山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荒山秃岭诉说着荒凉和贫瘠。2000年,王德红承包了这片3000亩的石头山,开始植树造林。寒暑更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山、修路、栽树、挖水渠,挥动铁锨,精心栽植下一株株树苗……
2006年7月的一天,阴雨绵绵,雨水浸透了山体,王德红独自一人到山腰植树,因石滑土松,他脚底一滑,滚落到十多米深的山沟里,剧烈的疼痛使他失去了知觉。当妻子发现已疼晕过去的丈夫时天色已黑,迅速喊人把丈夫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王德红的左臂粉碎性骨折坏死,需要马上手术截肢。
 
  受到失去左胳膊的沉重打击,王德红并没有放弃,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荒山披绿颜。从此,他与洪山结下了终身情缘,这里成了他倾情倾力创业的舞台。如今,昔日的荒山展露出绿意,成片的果树硕果坐满枝头,桃树、杏树、梨树等果树10万余棵,各种用材林30多万棵,山下绿水常流,3处人工湖蓄水6万多立方米。
每逢植树节,“花果山”山上的“劳模林”,处处都洋溢着职工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和欢声笑语。他们精心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也是种下了点点希望,这希望承载着每一个人为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对未来生态环境的美好憧憬——一片新绿在劳模精神的灌溉下茁壮成长。
“去年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绿满乡村的三年规划,市总工会将通过年复一年的努力把‘劳模林’建成全市植树造林的示范工程,建成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活动的实践基地。我们要把劳模精神植根于这片沃土,通过发挥像王德红这样的劳模示范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为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建功立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牛永和告诉记者。
 
城市的美在于青山绿水,青山的美在于勤劳的汗水。在植树活动现场,60岁的全国劳动模范陈桂云惊喜不已,她不禁感慨道:“快看呀!这几棵,还有那边的几棵,都是我前几年栽的,都长这么高了。明年我还要来!”在她身旁的王德红高兴地说,“好呀,欢迎陈大姐。这些树苗栽下后,我会定期浇水、施肥、培土,确保树苗成活,让树成林!”两位全国劳模一边干活,一边交流着各自艰难的创业经历。
 
独臂耕山山满绿。在洪山谷里,历经十九年的艰辛创业路,王德红把汗水洒在这里,把一只胳膊留在这里,谱写了一段灿烂的人生。这些年,在市残联部门的支持下,他相继办起了残疾人创业基地、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吸纳30多位残疾人在此就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德红用独臂续写辉煌的人生诗篇。如今,他正忙碌着筹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到此就业创业,让这里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山东工人报》今日头版头条标题为《独臂劳模王德红荒山造林,十九年勤耕不辍;邹城市总组织职工志愿者义务植树,纷纷助上一臂之力——为“劳模林”再添一抹新绿》)
 
 
 
附:《山东工人报》在2015年王德红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的事迹报道
独臂耕山山满绿——记全国劳动模范王德红
 
       2015年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这盛大的群英会中,有一位来自孟子故里邹城市的独臂农民,他就是王德红。
       洪山,位于邹城市区十六公里处。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荒山秃岭诉说着荒凉和贫瘠。如今,这里已是满目翠绿,荒山变成了一座花果山。这里,就是王德红的家,他的创业基地。
 
一个普通农民,一个独臂残疾人,是靠什么样的坚守,什么样的毅力,创造了什么样的业绩,从遥远的山沟,走进了首都北京,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情结洪山
      1967年1月,王德红出生在邹城市香城镇王邱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命运给他的安排多难多舛。出生不到一百天,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六岁时母亲改嫁。年幼的王德红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留给王德红的儿时记忆是苦涩的。自古好汉多磨难。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王德红勤劳、坚韧、进取和知恩图报的性格。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德红初中毕业后,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他暗自下定决心,要用双手改变人生,给年事渐高的奶奶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他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担任了村会计职务。他一边忙着村里的事务,一边开始了他的创业人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孟子故里这方古老的土地激荡着商品经济的浪潮。正值青春年少的王德红,心中萌动着创业的热情。1984年,他投资300元,创办了村里第一家玻璃小五金店。他起早贪黑,苦心经营,靠热情服务、质优价廉赢得了十里八村乡亲的信任,小店生意很是红火,由此他掘得了第一桶金,也点燃了他创业的火焰。
       邹城是一个山区县级市,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开发治理是一项重大任务。为加快山区开发步伐,市里成立了山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拉开了山区开发的大幕。王德红看准了这一历史机遇,租地搞起了育苗基地。这不仅增加了他的经济收入,也为以后荒山绿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山区的孩子注定与山有缘。2000年,王德红来到了洪山。整个洪山流域有大小山头9座,最高峰海拔381米,面积3000多亩。此时,呈现在眼前的是裸露的山体,片片野草在风中摇曳,但这没有阻挡他创业的决心。他踊跃报名参加村里组织的承包会,以最高的价格拿下了承包经营权。当时,他与洪山有个约定: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荒山披绿颜。他与洪山结下了终身情缘,这里成了他倾情倾力创业的舞台。
                 搬家上山
       开弓没有回头箭。王德红心里清楚,拿下了承包经营权,不仅是给村民许下的郑重承诺,身家性命也交给了洪山。2000年开春伊始,艰难的创业之路从此出发。
       万事开头难。创业的起始阶段,困难超乎了他的想像。山里没有路,他雇人修了一条不到1米宽的羊肠小道;这里没有电,晚上只能靠煤油灯照明;这里没有水,他雇人挑水上山,每挑水1.5元,从山下挑到山腰,往往是一桶水只剩下半桶;这里没有机械设备,树坑全靠人工镢刨锨剜,一个人一天只能挖六、七个树坑。从2001年起,邹城山区连遇三年大旱,树木成活率不到二分之一。荒山绿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短短二、三年的时间,王德红多年的积蓄全部花光了。艰难的环境在考验着王德红,考验着他的意志。
 
       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面对高低起伏的山峦,王德红抚摸着枯死的树苗,沉思者、总结着。是继续干下去,还是退缩,王德红走在了创业的十字路口上。此刻,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承包会上村民信任的目光,想起了承包会上发出的铿锵誓言,忧虑和退缩的心绪一扫而光。既然我选择了洪山,就算用双手耕遍整个山,也要让荒山换个模样。这就是倔强的王德红。
        王德红继续了他的事业。三千亩的荒山绿化对王德红来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单靠他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需要一个帮手。此时,他想起了妻子。
1985年,王德红和邻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这是个贤惠、勤劳、善解人意的媳妇,养育着一儿一女,操持着家务,无声地支持着王德红。看着王德红早出晚归忙碌的身影,看着他日渐消瘦的面孔,她看在眼里、疼在心头。2003年的一天,王德红搬家上山的想法和她说过之后,第二天她到学校把两个孩子安顿好,毅然跟王德红上了山。
       山上的劳动强度很大。白天,她除了为王德红及干活的村民们做饭、烧水之外,还和他们一起扛起镢头铁锨挖坑种树、挑水灌溉,瘦弱的双肩为王德红分担着劳累。山上的生活是艰苦和枯寂的。晚上,夫妻俩住在一间不足八平米的小屋内。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小屋啊,八面透风,屋顶漏水,雨大的时候,屋外雨停,屋内还在滴滴答答。冬季,寒风肆无忌惮的向屋内吹,为了避寒,窗户上覆盖了两层塑料布,用山上的野草编成门帘遮挡风寒。山上没有电,看不到电视。夜晚,夫妻俩只有听山风呼啸,看繁星眨眼。而妻子无怨无悔,因为她嫁给了王德红,嫁给了这座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了妻子的帮助和支持,王德红的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幼小的树苗逐渐挺拔,昔日的荒山展露出绿意,成片的果树上硕果坐满枝头,丰收的季节多了欢笑。王德红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
 
       繁忙的日子总是感觉时光匆匆。转眼间,学林果专业的女儿农校毕业了,在王德红的劝说下,女儿舍弃了其他就业机会,跟父亲上了山。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有发电厂工作,儿媳在一家医院做高级护理。也是在王德红的劝说下,儿子、儿媳辞去了舒适而体面的工作,在2015年春节过后,怀抱着九个月大的儿子,上了王德红的山。至此,王德红祖孙三代在洪山上安营扎寨。
洪山注定是幸运的,因为有了王德红的执着;王德红的创业之路虽然充满艰难和崎岖,但注定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有了他的执着和全家人的共同奋斗。
                  壮士断臂
       2006年,是王德红收获荣誉的开始和创业面临重大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王德红被评为济宁市级劳动模范。他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成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这让王德红倍受鼓舞,他要甩开膀子在创业道路上继续大干、勇往直前。
       天有不测风云。上苍导演了一场悲剧,继续考验着王德红的意志和决心。
       七月份,邹城进入了雨季,正是雨季造林的好时节。连日阴雨绵绵,雨水浸透了山体,石滑土松。王德红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全身心的投入到造林中去。一天傍晚,帮工的村民们已陆续下山休息,看天色还早,王德红一人独自到山腰植树。突然,他的脚底一滑,滚落到十多米深的山沟里,剧烈的疼痛使他失去了知觉。当妻子发现已疼晕过去的丈夫时天色已黑,迅速喊人把丈夫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王德红的左臂粉碎性骨折坏死,需要马上手术截肢。这好似一声霹雳给了妻子心头重重的一击。
 
       第二天清晨,王德红从疼痛中睁开了双眼,右手怎么也摸不到左臂了。当他明白了一切时,这个刚毅的汉子,双眼滚出了泪珠,泪水打湿了枕巾。
伤痊愈出院后,王德红独自走在洪山沟中。往事一幕一幕在眼前掠过,他舍不得这山,舍不得这一草一木,然而断臂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以后的路怎么走、怎么办啊?他这样自问着。他又一次被逼到了创业之路的十字路口。
 
       残疾人的自卑、事业的艰辛、给家人带来的拖累,曾使他一度消沉。多少次,他凝望着群山沉思;多少次,他在树林旁踱步,空荡荡的左袖在风中摇摆,满腔的创业热情在消散,产生了将山转包出去的想法。他犹豫着、徘徊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同样失去一条臂膀的朋友交谈,朋友的经历和慰藉,重新点燃了王德红的创业之火。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要强的王德红没有被击倒,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要独臂耕山,继续他未竞的事业。
 
        2008年“五一”前夕,王德红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从此,洪山的开发治理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春天。王德红注资成立了洪山谷生态园,开始对洪山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规划出了一片片林果园;利用山势,节节修坝蓄水,引水上山;把电架到山里,修起了层层梯田;架桥修路,山间道路蜿蜒直到山顶;实施多种经营,种养加一起上,广开增收路。昔日的荒山秃岭终于披翠铺绿,变成了物产富饶地。五月的洪山谷,是那么的青翠,那么的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和淡淡的花香。这里已成为一个天然氧吧,成为人们假日休闲、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垂钓、野摘为一体的生态乐园初具规模。
                   爱心传递
        屈指算来,从王德红2000年承包洪山已经15年了;从他和妻子搬家上山已有12年了。十几年的艰辛创业路,他把汗水洒在这里,他把一只胳膊留在这里,终于谱写了一段灿烂的人生。
       在王德红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洪山在全省、全国的地图上连一个点也没有,在邹城市的地图上可能有一个小点。我就是在这个小点上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就没有洪山的今天,就没有我的今天。”王德红谦卑的如是说。朴实的话语,透露着憨厚和真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孟子故里人固有的品格,这在王德红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的王德红担任了镇里的残联干事,他要把各方的关心化作无声的爱,传递给残疾朋友,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和普通人一样活的富有尊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千千万万个王德红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他们辛勤的劳动,正在践行着总书记的号召,为筑就中国梦进行着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联系邮箱:sdgrb@sina.com 联系邮箱:sdgrb@sina.com Copyright © www.sdgrb.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05018668号
Top